第三节 瞻尧帝故里,享潭瀑之美
游记三 瞻尧帝故里,享潭瀑之美
2022年6月14日,乘旅游大巴车从涿州向河北保定唐县进发。又一次外出旅游开始了,这是疫情以后继涞水野三坡、易县太行水镇后,我的第三次随团外出。 早上5.30,车子从二康东侧的广场公园发车,上高速路后,沿着京昆高速南行。 过去,我多次路过唐县,但始终没有在唐县实地游览过。 这次随团专程而来,是临时决定。因为上次跟某旅行社到太行小镇免费旅游期间,我订了一个邯郸行的线路,旅行社为所有购买线路的游客免费赠送一次短线之旅。 在旅行社提供的线路中,我觉的此次唐县行有故事,有值得去看一看的好去处,觉得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元素。 当然,旅行社宣传的主题是和我想得并不太一样,他们把此行定为:潭瀑峡之旅。
旅行车进入唐县后,我看到了位于高速路西侧的一座山头上有一尊很大的雕像,心里不由得砰砰乱跳,这种感觉多年没有过了。 没错,我的双脚切实踏在了尧地故里,毛主席曾有诗云:六亿神州尽舜尧。韩愈有文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中国历史的上的禅让制度从尧帝开始,是这中国古代璀璨文化宝库的一段佳话。
上午,看的就是这里了。 上山才能看到尧帝的巨大雕像,而上山的路,是一条几乎是45度斜坡石阶,有的路段还很陡。 我们一行52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攀登到了山顶。虽气喘吁吁,我还是坚持爬到了顶端,感受了“登顶而望远,一览众山小”的心境。 很多人选择了坐电瓶车下山,而我则原路返回,感受了一把“上山难,下山更难”。 上山前,我游览了供奉尧帝的大殿,看了一下壁画。上山的路上反复揣摩,梳理了一下。为了加深印象,下山后,再次走入大殿,把所有壁画描绘的故事又重温了一次。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史称“唐尧”。唐尧生活的上古时期,唐县这一带属“冀州唐地”,是陶唐氏部族活动的中心地域。史载,唐尧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庆都是帝喾的第三位妃子,公元前2377年生尧于古唐地。 4300多年前唐尧在古冀州唐地出生、受封唐侯、称帝建唐国,今天的唐具、顺平、望都这一带,是上古唐地、唐国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尧、尧母庆都、尧子丹朱长期生活的地方,现在仨县称'尧乡’都合情合理。从更大的范围讲,现在保定市唐县西边的曲阳县、阜平县,北边的涞源县,东边的满城县、安国县,南边的定州等,都是古唐国的中心区域。对省内其他地区和省外而言,保定地区就是'尧乡’。 你知道当时的唐国有多大吗?史书上说:'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史籍上注释关于唐尧、初居地、受封唐侯、初建帝都、建唐国等词语的时候,一般是说'在今河北唐县’或'在今河北唐县一带’。” 唐县,史称“唐地”,为尧封唐侯之所,亦为尧建唐国之处,历代承袭这个“唐”字,至汉初置县时,取名唐县,成为传承千年的唐尧故里、唐尧文化发祥地、中华文明源头之一。2014年,唐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唐尧文化之乡”。 资料显示:河北省保定市唐县这块圣土,史籍上称为“唐地”,因唐尧在此建“唐国”扬名海内外;唐县为中华民族哺育了唐尧这样一位智慧、勇敢、贤明、仁爱的上古君王,使中华文明得以跃升。此所谓:尧以地尊,地以尧显,唐尧实乃民族之魂,唐县是唐尧故里也。
据《三皇五帝时代》《保定历史文化的变迁》等记载:唐尧在今唐县称帝、建帝都后,多年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部族和谐,民心安定。他抓住良机,集中精力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于灵山告天,立中天建木,示天下之中。制定爵位分封有功贤达,使九族亲睦,百姓和合。任命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年历,使百姓耕种有所依,百官为政有所据。 又分天下为九州,置州牧总理州内各氏族,对州牧进行三年一考绩、五年一巡狩,行先帝之制。推行远源和亲、异姓和婚的风俗。建立法律制度、人伦关系的五种常礼、政治身份关系的五种常规、五种刑罚、五种爵位。宫门前竖“尧戒木”,作为治国理政的“座右铭”;置谏鼓,立诽谤木,以表王者纳谏。提出了终日谦谦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无私大公、天人合一、允执厥中的思想,开创了成体系的观念形态文化。开创了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度。唐尧还巡狩行教,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在古唐国开创了中华文明源头文化之一的唐尧文化。 我认真观看了在大殿里的壁画,梳理了一下,尧帝的主要贡献和观后的体会有: 1、制定历法。中国的农历始于此地,这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 2、办理诉讼。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或者叫官司,得有个规矩啊。建立法律、刑罚,以稳定社会,尧帝这件事干得漂亮。 3、设立爵位。当官的用干部,总的说有三条,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奖励人才,设立爵位给做事做的好的人,这个规矩就这么立了,也传承下来了。 4、治水抗旱。前些年,国务院成立了一个组织,叫:防汛抗旱指挥部。现在看来,这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发明者是尧帝,他自己在任期间就是这么干的。 5、设立集市。开放易货。集市的产生,物品的交换,是从尧帝开始的,这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国粹”哦。 6、建立学堂、倡导养老、身体力行耕种农田等等,这些传统一直到今天。反映农耕社会的农民和耕牛,是尧帝开启的啊。 7、协调部落关系。想到了外交这个字眼,实际上,远古时期的部落之间,现今的地球村国与国之间,发生联系,互通有无,共同打造人类共同体,这些思想和理念在我中华民族有着历史传承。 8、禅让。这一条很重要,开了一个好头,后代们也有做的好的,但大部分朝代更迭是靠战争实现的。胜者王侯败者寇,似乎天经地义。实际上,尧帝创建的禅让制度才是社会发展中应该研究和弘扬的。这是一种文明,是中华文明。
总之,一次唐县庆都山瞻仰“唐尧”圣祖之旅,很有收获,收获多多。 以后,我还会再来。因为,在这里,能学到东西。这大概就是文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的文史哲的力量,的确使人心清气爽,好多问题可以找到答案,可以汲取力量。 又一次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的“四个自信”有了心得体会。 “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这话是八年前(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讲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话是六年前(2016年5月17日)习总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讲的。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这话,是六年前的7月1日,习总书记讲的。
建议腿脚方便的各级各类从政者们,多到这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传统的地方看一看,吏部官阶大一点的还要要求属下的乌纱帽翅者们写写观后感。GDP重要,优秀文化传统也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本计划上午还有瞻仰坐落在唐县城北2公里处钟鸣山下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因为没有开放,只能遗憾了。
午饭是在一处庄稼院里。一个很大的农家院,修建了十来个大亭子,每个亭子里摆了一个大圆桌,四面用蚊帐遮挡,很有特色。满满当当的摆了一大桌子,可谓丰盛之极。十人一桌,大家高兴的共进午餐。只是我们的肚子容量实在有限,每桌都剩了很多。这个值得“检讨”了,习总倡导“光盘”,旅行社安排的过于丰盛,我们都“犯错误”了哦。下次注意吧。菜肴不要太多,多点地方特色的小菜或者野菜就挺好,大鱼大肉的适当少一点呗。当然啦,这是我一家之言。
午饭后,旅行车沿着公路一直向太行山深处宛转而行,到了一个我过去从没听说过的景点---潭瀑峡。
这个景点很美,在山沟里面沿着水系一直向里走,一处处的潭水各异,涓涓水流根据落差形成很多个瀑布,景色很美,感觉很爽。
在山谷中沿着潺潺溪水观景漫步,在天然氧吧里畅游和歌喉,真乃是“人在画中游,良辰加美景”,玩得很尽兴。
维系人的生命的四大要素有四条:空气;水;阳光;磁;在这里,基本都享受了。
忍不住真山真水的诱惑,我竟然不顾68岁之躯的腿脚,脱鞋迈入水中,享受一把大自然的恩赐。
游览这个景区后,我们驱车回返。
一路下坡道,取道涞源、易县、涞水,顺利返回涿州。
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认识尧帝,在溪水中泡脚。
当然了,我在此次旅行中,像上两次一样,在车上链接启动了鞋的按钮,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足底按摩了。
此行,等于:进了一次高等学堂;享乐了一次天然氧吧;品尝了一次农家乐;到了两次足疗店......
一天好心情,换来的是一夜的好睡眠。睡眠中,我仿佛向尧帝一起交流,向这位尊敬的先辈讨教我遇到的很多不解的问题......
有一些照片,正式定稿时补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