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多少爱与责任给子孙,就留多少爱与责任给教育 ——我为涿州教育进一言 王怀峰
从朴素的常识出发,学校教育、县域教育、社会教育的追求及底色跟家庭教育的追求及底色都是相通的。我们的家庭留多少爱和责任给子孙,我们的社会特别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政府就留多少爱和责任给教育。 不可否认,爱与责任云云在一些话语体系中容易被理解成太单纯、傻白甜、不成熟,亦或被理解成不务实、无新意、唱高调。但脱离或远离了爱和责任来谈教育、办教育、做教育的话,我们所谈所办所做的可能不再是教育。 看到《我为涿州教育进一言》这个题目,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留多少爱与责任给子孙,就留多少爱与责任给教育。
1.加快涿州中学确定校区的步伐 涿州中学现在借用的校区足够新也足够好,但因为是借用,肯定会影响到一所学校的信誉和发展。 涿州中学校区的确定是教育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应该放在市委市政府通盘考虑,优先筹划的位置。是高水平重建,还是把现址完全交给涿州中学,需要科学论证,尽早明确。
2. 支持并保障涿州中学全方位理顺学校管理和运行机制 从去年到今年,涿州中学连续两年调整学校领导班子,相信涿州中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是一个可担重任、志存高远的领导集体。新的班子必然全方位理顺并深化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希望涿州中学在新班子的带领下,无论在开头起步阶段,还是在持续发力阶段,还是在攻坚克难阶段,都会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保驾护航。
3. 设立政府牵头的“范阳奖学金”,突出过程奖励,淡化终端奖励 利用涿州教育促进会等机制,设立“范阳奖学金”。奖学金面向涿州所有高中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授奖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高中学校,每个学期颁发一次。 鼓励要求各高中学校在“范阳奖学金”的基础上,设立学校层面的奖学金,让更多取得优秀和进步成绩的学生得到奖励的机会。 可能的话,可以把“范阳奖学金”覆盖的全市初三年级。 减少和淡化对高考优秀学生的终端奖励。
4. 好机制与好校长 好校长从哪里来?一是要有好的选拔机制,二是要有好的使用、培养和监管机制,这正如一所高中学校一是能够把优秀学生招进来,二是能够把这些学生培养和教育得更加优秀。好的机制带来好的校长队伍,差的机制带来差的校长队伍。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使包括校长副校长在内的校长队伍不但想干事、能干事,而且科学干事、干净干事。 作为涿州教育的管理者,确实不能忽视学校领导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坊间存在的各种声音,比如“这样的人怎么也当上了校长?”比如“这样的素质和作风也能办好学校?” 一所好校长就是一所好校长,与其说是社会的共识,不如说是社会的呼声和期待。
5. 发挥好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优势 既有集中也有民主,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既有集权也有分权,这本是一个健康领导集体的政治优势,正在推行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任也会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领导集体的政治优势。但毋庸讳言,这个政治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打了各种各样的折扣。 在这方面,教体局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和监管矫正作用最能影响和改变学校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和工作方式。
6.变“等专家”为“请专家” 借力1530工程,落实校长队伍的学习培训和专业引领。 1530工程提出来的第一年,雷声大雨点小,这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问题可能在专家团队一方。但作为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完全可以借鉴1530工程的模式,认真搭起本土化的校长学习提升交流平台,系统推进本土化的校长学习提升交流机制。一不等二不靠,不能被动等专家的救赎,而是在主动系统做事的过程中请专家把脉号诊、帮助指导。
7.以高三为重点,组织高三工作推进会 教研室牵头组织,局领导和在涿专家参加,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高三工作交流推进会。交流推进会上,各校发言重点说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重点说存在问题和工作措施,不要报流水账,更不能走形式走过场。通过交流推进会,局领导和在涿专家对全市高三工作给出阶段性的分析诊断、指导要求和推进措施。
8.以高中、初中学校加强联系为重点,组织“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涿州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很多,教体局可以积极协调给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搭建给更多学校做报告的平台。通过优质报告平台的建立,促进高中学校之间、初中学校之间、高中校和初中校之间,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优质报告平台的建立,也有利于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的成长,也有利于涿州初中学生对涿州高中学校的了解。
9.开通教师和校长之间的“直通车” 一所学校的提升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也同样离不开“底层逻辑”,学校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这两篇大文章。 有教代会或教学研讨会机制的学校充分使用好科学民主的工作机制,没有相关机制的学校可以借助于《给校长一封信》等形式,认真规范地收集吸收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引导鼓励教职工不断提出符合实际、新颖独到、有建设性、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10.重视学生评教 鞋穿的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对学生影响最多最大最直接的是教师,组织学生尤其是组织高中和初中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工作,对学校工作的诊断和调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的关键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评教的理解和重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评教的组织过程是否严谨,学生评教的结果怎么使用。
11.通过课堂真正唤醒每一个孩子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平台。教师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怎么让学生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怎么使学生从被动低效的学习转向主动高效的学习。 怎么面对一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怎么面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怎么激发和唤醒学生,怎么带领和推进学生,怎么教育和矫正学生,怎么在帮助学生进步成长的同时也同步提升老师自身的专业功力……所有这些,学校和教师有很多的事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所有这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2.七分教育,三分管理 面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以探讨“七分教育,三分管理”的理念。学校应该把更多的教育管理工作放在激发和引导学生上,同时也必须保持好严格管理、精细管理的工作力度。 举一个例子。面对学生的亮点和问题,老师最常用的教育管理措施是表扬与批评,是加分与减分。应该说,表扬与批评、加分与减分的教育手段运用得当,会产生简洁有效的教育效果。但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的表扬与批评、加分与减分,有时候存在简单化、形式化甚至偏颇化的问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有没有真正把爱与责任作为我们面对学生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到达学生灵魂深处;只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才能深度影响学生的成长。 爱与责任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县域教育、一所学校、一位教师的教育底蕴和文化引领。有爱有责任的教育事关一个学生的成长、一所学校的提升、一个县域教育的发展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
2780字
|